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民政协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的重要论述。此后,在2022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大局建言献策,把握民心民意,更好凝聚共识,努力为实现党和国家目标任务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凝聚共识体现人民政协的综合职能,融入政协各项履职活动之中,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具体职能构成新时代人民政协职能体系。
一、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价值意蕴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人类对于政治身份平等性的追求,因此应是一个足够落地的实际过程。共识是民主政治追求的目标,公共决策契合共同奋斗目标、社会成员拥有一致的认同基础能够显著降低决策的实施成本。然而,民主与共识之间必定存在摩擦。民主作为一种具体的政治参与过程要求更多人加入。政治参与过程的扩张会使具体意见更为琐碎、粗略,呈现出涣散性和多元化的新特点。相比于少数政治精英提出的提纲挈领的意见,处理此类泛泛之谈无疑增加了辨明民意、转化共识的冗杂性和困难度。一味申述观点的统一无疑与民主的价值理念背道而驰。在保持民主政治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辨别、整合民意,将其转化为共识,兼顾民主政治的内含价值和社会治理的效率追求,是人民政协面临的工作难点。相关治理主体务必在巩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稳定的前提下维护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民主权利。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环节,人民政协首先不回避存在于社会成员利益诉求之间的现实矛盾,在公众协商公共问题时积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他们依规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期待、引导他们有序渐进地行使自己的合理权利,把正当的诉求依法、合理、有序地纳入政治过程。同时,人民政协的层次丰富,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和环节与人民群众进行充分的沟通,捋顺情绪芥蒂、柔化摩擦隙嫌。人民政协始终不渝筑牢共同的思想根基,不断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交流,缓和多方利益诉求,力图逐渐将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使得民主的一致性和多样性达到令大多数人满意的平衡状态。因此,人民政协凝聚起的共识不是完全一致的、扁平化的观点,而是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上,在根本利益和总体方向上一致的、立体的共识。
二、推动人民政协构建凝聚共识的有效机制
人民政协不仅能充分发挥凝聚共识重要职能,更能在新时代更好地利用自身制度优势为国家治理提供助益。坚持求同存异和集思广益相结合,重视对政协委员的遴选和培养,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蓬勃发展。
一是坚持求同存异,健全思想引领机制。所谓“同”即是我们的根本和底线,这个根本和底线就是一以贯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所有中国人民心中最坚强的主心骨、定盘星。“在政协各级组织和各项活动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在政协的领导机构是政协党组,必须让政协党组真正做到在政协的各项工作中起着统领航向、总揽大局的领导核心作用。
所谓“异”即是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尽管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人民拥有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其不同方面的利益诉求必然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征。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并承认现实存在的客观差异,不因地位有异而忽视或漠视少数合理诉求、不用蛮横手段达到扁平化的表面共识,必须在尊重现存的多样性的前提下追求一致性;在巩固已有共识的前提下,争取更多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于不妨碍根本利益的“异”力量发展多加包容,积极调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各种资源。概而言之,凝聚共识就是在允许存异的基础上尽全力求同,“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同心圆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
二是坚持集思广益,健全合力汇集机制。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不同民族为了同一个梦想而奋斗,搭建民族沟通的桥梁、为民族间交流交融提供便利,努力促进民族大团结大融合事业更上一层楼。其次,构建完善的意见发表机制。为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人士提出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意见或建议提供便利,精简的进言程序能够有效提高政协委员的进言积极性。完善意见发表机制建设,做好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本职工作。再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九二共识”,强烈反对和控诉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言论或行为。同时丰富与港澳台同胞的联谊活动,为各党派、各阶层人士的交流创造更多机会,凝聚民族共识,齐创美好未来。最后,中华民族不仅是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的民族,中国梦也是众多海外侨胞的梦想。统一战线是“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故人民政协理应与海外华侨和归国侨胞建立亲密联系,积极邀请热心华侨、侨胞、侨眷共同参加政协活动,倾听多样化的声音,凝聚广泛的共识,齐心贡献智慧。
三是坚持遴选培养,健全委员履职机制。一方面,重视对政协委员的遴选和培养,完善政协委员的产生机制和管理机制。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他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协商民主的工作质量。在遴选政协委员时应兼顾领域代表性、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文化能力等多个方面,综合考察委员能力,把好入门关,选出能够真办事、办实事、办好事的政协委员。遴选后,理应加强对政协委员的管理和培养,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增强其政治认同、提升其政治领悟力,强化对政协委员的管理,提升其为人民发声的水平。
另一方面,鼓励政协委员积极利用人民政协赋予他们的话语权,立足人民急、难、愁、盼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急人民之所急,为群众发声,利用自己学历优势和高素质的长处反映和解决群众身边的窝火事。不同于政府或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的工作特点是参政但不行政、建言但不决策,主要凭借“以理服人”进行日常工作。因此,政协委员切不可产生轻视、漠视的摆烂心理,务必引导他们重视“话语权”,乐于利用、善于使用“话语权”,为党和政府的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民生琐事奔走发声。此外,政协委员理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正确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方平台、抖音短视频、快手短视频等新兴信息媒介拉近与人民的距离。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顿。
(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2022级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委党校科社部副主任、副教授)